媒体聚焦

【交汇点】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开展社会实践行动

发稿时间:2025-10-09 来源:财税学院 作者:丁琪 摄影: 浏览次数:21

交汇点讯 今年以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籽籽相拥同心筑梦”民族团结实践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从黄海之滨到石榴花开”社会实践行动,一群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春实践中生根发芽。

今年暑期,在连云港市东海县山左口镇左庄村的菊花种植基地里,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们一起弯腰劳作,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脸上的笑容。

为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实践团把“课堂”搬到了乡村。在赣榆区黑林镇黑林三村,成员们化身“政策宣讲员”,用“方言+普通话”的方式,向村民们讲解民族政策;在左庄村,“霓裳共舞”民族服饰展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实践团成员穿着各民族服饰,与村民们一起跳民族舞;在“同心工坊”里,大家跟着少数民族手艺人学习织物技艺,一针一线间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看到不同民族的乡亲们坐在一起拉家常、忙生产,就像一棵石榴树上的花与果,亲密无间。这让我明白,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里。”实践团队长孙星星说。

“根据左庄村菊花产业的情况,我们建议申请‘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这样能降低成本;黑林三村的蓝莓可以打造‘生态蓝莓’品牌,通过直播带货扩大销量……”在各村委会会议室里,实践团成员们正拿着精心准备的方案,与村干部、村民代表讨论产业发展思路。

为让民族团结实践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实践团从“短期行动”转向“长效赋能”,构建起“机制+产业+人才”的协同育人体系。在机制建设上,该校财税学院与左庄村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学院定期派师生到村里开展实践活动,村里则为学生提供民族文化实践场景,实现“双向赋能”;在产业帮扶上,实践团发挥财税专业优势,为左庄村菊花产业、黑林三村蓝莓产业量身定制税务筹划与品牌推广方案,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同心课堂”成了村里各族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实践团志愿者定期为孩子们辅导课业。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让青年学生成为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让石榴花不仅绽放在黄海之滨,更绽放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该校财税学院党总支书记戚建阳说。

媒体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dbc168e4b0e7b539199bc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