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瀛洲故地,财会肇基,薪火相传六十载;弦歌不辍,教泽绵长,巍巍财院苒风华。2024年10月,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迎来办学60周年华诞。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是省财政厅直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创办于1964年,历经连云港财经学校、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发展阶段,为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4万余名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财经人才。
60年来,学校秉承“至诚守正”校训,厚植家国情怀,扛起时代担当, 先后荣获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从峥嵘岁月中铿锵走来,在筑梦前行中书写新篇。
金秋十月,山河锦绣,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迎来办学60周年。60年坚毅笃行,60年改革创新,60年春花秋实。
一甲子、正青春。面对职业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正勇立潮头,破浪笃行,为全面建成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奋楫扬帆。
万山磅礴有主峰:财会立校
透过历史的尘烟、穿越岁月的长河。1964年,连云港市经济建设发展急需一批政治可靠、业务熟练的会计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连云港市会计职业学校”应运而生。
18名教职员工、150名学生,仅凭借用的4间教室宿舍、共用的食堂礼堂,开启了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据当时教务处处长毛如椿老师回忆,学校在创建之初,基本上是“两无”状态,一无教材、二无教参。为了解决“两无”问题,学校精心组织教师到省里各设立财会专业的高校参观学习,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自编教材数部以解“两无”的窘态。
越艰苦,越坚韧。学校不移办学初衷,狠抓实用知识与技能的传输与训练。通过向他校取经、用人单位调研和对学校培养现实条件的分析系统化了“工学互助”的培养形式。这种培养形式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又切合了校情,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动手实操的能力。
沐浴着教育现代化的春风,1982年1月,学校正式更名为“连云港财经学校”。紧接着到198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再次更名为“江苏省连云港财经学校”,由江苏省财政厅直接领导。办学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招生专业也逐渐扩大至财政、税务、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电算化、乡镇企业会计、股份制会计、基建财务会计等。大批优秀毕业生奔赴至祖国建设的大疆场,成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江苏财经人才摇篮”的美誉响遍大江南北。2004年,学校顺利更名为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始五年制高职办学,为后期转型升格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新校区落成。学校整体搬迁,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大力推进各项改革,调动了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2015年,再次升格,更名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迎来新的转型发展时期,正式开启了高职院校办学历程。
60年心血,万里春辉。目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占地近600亩,在校师生近9000人,建校最初的2个专业增加到25个专业,业已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在财政、金融、教育等领域成为中流砥柱、行家里手,“财经报国”的红色基因深深融进财院人的血脉里。
60年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因“财”而立、以“财”而兴、依“财”而强,先后荣获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
一次次更名提升、一项项数据不断刷新,一个个璀璨的荣耀,标志着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实现了中专校到高职院校、会计主体到多专业并进、外延到内涵的跨越式发展,英姿勃发地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主航道!
砥柱人间是此峰:财经报国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始终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着力点,以职教“五金”建设为突破点,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落脚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费小岩指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 对标“新双高”建设要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新的发展定位,给了学校向更高目标进发的战略视野。
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学校根据“双高计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了一批体现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金专业。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审计、财税大数据应用均被评为省级高水平专业,在全校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进一步推进专业集群化、资源集聚化、管理集约化,打造了一批紧密结合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特色专业群。业已形成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为龙头,以电子商务专业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为主体,拓展延伸新商科类、新工科类等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及融媒体专业群,持续跟进与推动专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建成了大数据与会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目前,与江苏省数字经济产业链 、跨境电商发展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链发展相匹配,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动态平衡、持续发展的专业(群)体系正在学校逐步形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引擎。
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中培金师、磨金课、编金教材、筑金地。学校陆续与京东、双元集团等头部企业共建京东电商产业学院、希施玛创新金融产业学院、四季沐歌产业学院、融媒体产业学院等4所产业学院。聚焦市域百亿规模“世界水晶之都”电商产业,牵头打造“连云港数字商务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数字强市建设。2024年7月19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携手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财经大学3家单位牵头的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数字财经)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该校教育“朋友圈”更加壮大。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按照“共建共融共享”原则,学校先后与800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伙伴,联合打造“财务机器人”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数字智能化电商实践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以及“业财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2部教材获国家规划教材认定,1门课程获批国家在线精品课程,4部教材获省级规划(重点)教材认定,推动知识图谱向能力图谱的全面转化,实现传统知识传授到综合技能培养的彻底转向。
厚植第一资源,加大金师培养力度。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引用育留工程”,拓宽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等培训路径,贯通“校级——省级”教学名师成长路径,一批优秀教师快速成长为省教学名师、省“双师型”团队、省技术能手、省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以省市级人才为引领,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省“333”人才、省级教学名师、江苏工匠、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产业教授等省市级人才69人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支,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占比85%以上学校人才竞争力显著增强。
以生为本,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广阔舞台。近年来,学校在各类比赛中量质并升,财院学子在国家、省级会计、金融、英语等各项技能比赛中大放光彩。省技能大赛获奖 73 项,国赛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组织5000多个项目团队参加省挑战杯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1个,金奖1个。在大学生篮球、皮划艇等项目中,摘金夺银。这些荣誉充分展示了该校在教学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海纳百川,融智聚势。连续4年,130 余名老挝留学生跨越山海,求学于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学校与境外10余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牵头制定金砖国家“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能标准,为“职教出海”贡献力量。
千峰万仞入云端:赋能地方
诞生于斯,发展于斯,回报于斯。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扎根港城办人民满意教育,积极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为提升区域软实力注入了“源头活水”。
服务第一产业。近年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始终积极投入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电商助农品牌的打造和紧跟时代的赛道升级更迭,创建了以培养数字化电商人才为特色的“数商兴农”短视频+直播品牌,努力写好服务地方发展大文章。3年来,已经持续向社会输出电商直播等各类人才近千人,完成“新农人”培训近1万人次,转化订单2.3万个以上,创造经济价值640余万。2024年,学校瞄准“文旅电商”新项目,初步搭建了以文旅为主题的优质内容推广传播平台,有效形成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个人IP与官方IP同步赋能连云港文旅市场数字化推广的新格局。
此外,学校精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先后建成乡村振兴研究所、连云港自贸试验区研究中心、财税研究所、中国乡村财会监督研究中心、数字赋能研究所、绩效评价研究中心等六个校级科研创新平台,为地方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并被市领导采纳1项。完成基层财会人员培训1万余人次,累计审计金额突破7千万元。学校还积极拓展非学历教育社会培训业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关爱困境儿童、社区老年教育、急救知识普及……处处可见财院师生的身影。“海英草”“春晖年华”“向日葵”等志愿队吸引了众多学子加入,“雷锋车”“益童向阳”“博爱青春”等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学校陆续与连云港市海州区郁洲街道等单位共建的社区教育中心,开展防诈宣传、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服务,广受好评。2023年,荣获全省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金奖项目。
展望新的征程,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党委尹德树在学校办学6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学校“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忠实实践者,立志成为江苏现代财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高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努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回头望,栉风沐雨路迢迢;抬首看,满天桃李已灼灼;启新程,重任千钧再奋蹄。今日之财院,欣逢最好的发展时期。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舞台无比广阔,动力无比强大。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将围绕“全面建成省级‘双高’现代财经高职院校”奋斗目标,秉承“至诚守正”的校训,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实干担当”为行动指引,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开放合作等方面协同发力,在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时代潮流中谱写更加绚丽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