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学习强国】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千名学子 三载社区坚守 共青团“实践育人”赋新章

发稿时间:2025-10-22 来源:商学院 作者:周彬彬 摄影: 浏览次数:10

“能走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亲手帮居民讲解政策、处理事务,还能跟着社区工作人员学习实操技巧,这种把‘社区治理’从课本落到实地的机会,真的太珍贵了!”参与“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活动的23级市场营销专业王颖同学说。

自2023年共青团江苏省委《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高校大学生团员青年“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行动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团委坚持三年不间断地组织近千名团员青年走进14个基层社区,深入开展“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行动,将团组织的实践育人优势成功转化为“大思政课”的生动效能,引导青年在服务奉献中坚定理想信念,书写新时代的青春担当。

三年坚守:从“活动组织”到“育人体系”的深化

这份“青春答卷”的背后,是商学院团总支对共青团江苏省委相关文件精神的深刻领会与持之以恒地落实。学院组织引导大学生团员青年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增强时代责任、服务基层群众、提高社会化能力。行动伊始,便明确了其超越单一志愿服务活动的定位,旨在打造一个共青团主导的、融入“三全育人”全局的实践育人品牌。三年来,项目从初期探索到成熟深化,形成了“团组织牵头策划、思政教师参与指导、专业元素有机融入、校社协同长效联动”的工作机制。这种年复一年的坚持,不仅锤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更关键的是实现了育人效应的叠加与升华,让“到社区报到”从一项号召,内化为一届届财会学子的自觉行动与成长阶梯。

财智赋能:在服务中彰显“苏财青团”育人特色

三年的持续输出,绝非简单地重复。在近期于海连社区开展的“社区居民生活物资配送专题调研”活动中,学子们展现出娴熟的实践能力与鲜明的专业特质。他们不再是初入社区的“新手”,而是能用财会人特有的严谨与细致,科学设计调研方案,清晰解读问卷内容,有效收集社情民意。这场发放120份问卷、深入30余户家庭的调研,既提供了解决老年群体生活物资配送问题的翔实数据,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迁移,解决了学生专业知识“不会用”“用不活”的难题。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知能并重、德业双馨”的育人追求,在年复一年的社区服务中,悄然转化为学子们服务社会的“硬实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财智”赋能基层的实践路径。

淬炼信念:“社会大课堂”筑牢青春信仰之基

持续的社区报道,为青年学子构建了一个常学常新的“社会大课堂”。海连社区党委书记李肖娜对此深有感触:“财会学院的同学们一年年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活力,更是持续的关注和越来越专业的支持。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成长,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可贵的责任感。”

对于学生们而言,这堂为期三年且仍在继续的“必修课”,带来的影响深远而深刻。它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变得可知可感,使“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一次次入户走访中扎根心底。在亲眼见证、亲身参与社区治理的进程中,学生们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理解,筑牢了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价值坐标。这正是共青团实践育人的核心目标——通过持续的社会实践,培养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面向未来:擦亮实践育人的“苏财青团”品牌

连续三年的深耕,学院“春晖路8号青年突击队”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荣获省级数商兴农创新工作室、省级巾帼建功集体等荣誉,已让“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行动成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共青团工作的闪亮名片和“大思政”育人体系中成效卓著的一环。它成功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可迭代的实践育人闭环,确保了思政教育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展望未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商学院党总支书记焦微家表示,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责主业,不断巩固和深化这一育人品牌,推动共青团工作与学校“大思政”体系更深层次融合,引领更多财会学子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伟大征程中,持续报到,挺膺担当,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媒体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004564724995608313&item_id=18004564724995608313&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61124435282&showmenu=false&ref_read_id=3a8bde49-8634-47af-bec8-2bf820d38b01_1761274772276&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