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督导讯息2013年第7期(总第7期)

发稿时间:2014-06-11 来源: 作者: 摄影: 浏览次数:50

 

 

内部资料

  

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3年第7期(总第7期)

 

监察督导室                   20131225

 

 

体育工作督导专辑

教学督导工作是督与导的协调,督是导的基础,导是督的升华;体育教学工作彰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情操。本次历时两个多月的体育专项督导工作,在校领导的现场指导和学校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在淮海工学院等兄弟院校教学和体育管理部门以及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全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是一次常规督导向专项督导的纵向扩展,是督导工作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校内督导向校外第三方督导的有效延伸……

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材料之一

体育教研室教研活动摘要

时间:1217日下午400——525

地点:校行政楼304会议室

主持:孙苏明

出席:监察督导室:潘庆茂 史灏琳

    教务处:光

    体育研究室:全体成员

1、教研室主任孙苏明就下周的体育补考事宜和学期末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2、监察督导室主任潘庆茂就本次体育专题督导工作,此前第一、第二阶段的听课、评课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学校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加倍珍惜。同时谈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年青教师们要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学校的体育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是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3、体育老师们根据123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张伦厚、王志诚、赵跃3位专家教授的现场观摩和交流点评,结合自身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李敬旗、汤景瑞、于传海、梁磊等同志还提交了书面材料。经过梳理,现将各位老师的体会发言呈现如下:

李敬旗老师:

1)管理方面——学校大环境好,有必要成立“体育工作委员会”,完备、良好的教学设备、设施,有利于下学期开展分项教学,成立各种体育项目俱乐部,校学生处、团委、社团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体育工作的积极性。

2)教学方面——教研室共16位老师,但专职的只有4人,多数从事行政工作,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教研室要制定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外活动,并使之常态化。针对体育老师培训机会少的情况,要多给老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增加教学经验。为加强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相结合,学校要多开展、参加、举办校级、省级体育项目比赛,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程学超老师:

学校教学硬件已具备,但软件欠缺、管理没跟上,应有专门的场馆、器材管理员,有计划地发放器材,不能随意性。教学常规加强管理,学生上课进场的服装要求,建议有更衣柜。考试方面,适当给学生一定压力,进行教考分离。教师多上示范课,有利于教学相长。

李明明老师:

针对目前学生的懒散现状,课程设置要体现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习惯,少些单纯的体能运动,增加些实用的项目。

梁磊老师:

长期进行“篮球”俱乐部工作,无怨言、无补贴,为学生直接就业搭建平台。

于传海老师:

作为教师,要有一技之长,素质过硬,建议学校利用下午第三节课开展活动,课程设置要改革,要有长效性,而不是半学期就换一项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汤景瑞老师:

俱乐部成立十分必要,但学校要重视,体育活动项目要有特色,坚持长效性,树品牌。

孙永娟老师:

老师们反映的问题,希望学校重视并能够落实,这样有助于教学和管理。

胡佳丽老师:

目前学生体能差、娇气,球类运动怕疼,考试不重视,需要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引导和配合。

杨敏老师:

就健美操课程而言,课堂设施不齐备,无场地、无音响。社团活动开展,无经费、无器材。

杨威老师:

学生普遍身体素质差,一些体育项目不达标,分项教学有利有弊。

史朝兵老师:

专项教学体育器材不配备。

张杰老师:

场地利用率低,破坏严重。

光琳副处长:

大家的发言很好。提出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做好。

                             (记录整理:史灏琳)

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材料之二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研室副教授 李敬旗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条例》的规定、实施、检查体现了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条例》是涉及的各项任务、内容及要求,是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力措施,自《条例》颁布以来我校一直重视《条例》的贯彻落实,并在1999年省教委组织的贯彻《条例》检查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学校,但最近几年以来因学校搬迁以及运动场所限制学校体育活动展开较少,与兄弟学校交流不多,和兄弟学校比在体育工作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为了便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方面

1、国家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学校应及时组织、学习《条例》精神,认真贯彻《条例》内容,自上而下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2、学校应成立体育工作委员会,由学校主管教学校长任主任委员,主管后勤,学生校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校工会,体育教研室主任作为成员,体育教研室直属主管校长领导,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各部门成员分工细致、责任明确。调动各部门参与体育管理的一切积极性。

3、学校定期召开体育工作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4、校团委、学生会级学生社团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处、团委、学生会检查、早操及考勤,积极协助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

5、学校以实际行动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按规定发放体育教师的服装费,条件允许每学期适当发放一定的室外补贴。

二、     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应按在校生比例配置一定数量的专职体育教师和教辅人员,体育师生比例应在1150~180左右,注重新鲜血液的补充以保证教学需要。

2、保证体育维持费达到学校事业费的190以上。

3、体育教研室每年制定出体育师资培训计划,经学校领导审批和执行

三、体育课程教学方面

1、制定出体育管理制度,各项制度齐全并上墙。

2、加强课堂常规管理,严格课堂考勤。

3、实施分班分项教学,每学期开学初学生在网上报名选课。

4、抓好体育素质标准测试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四、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竞赛﹑训练方面

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学生课外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坚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因地制宜,生动活泼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群体竞赛工作应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形式多样化,每年根据季节组织校内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冬季三项、新生广播操、校田径运动会等项目比赛。

2、学校应成立篮球队、排球队,健美操队等常规运动队,坚持常年训练,形成学校特色运动项目。

3、成立各种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形成学生社团自发的学生组织。

4、经常开展校系之间的体育比赛,积极参加省市级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通过体育比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展示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体育不仅是一门课程,学校体育工作是“三育”中的一育,希望在校领导的关怀与重视下,认真借荐兄弟学校好的经验,努力将素质教育工作与体育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开创我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羽毛球观摩课教学体会

体育教研室 讲师 汤景瑞

羽毛球运动是体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又是公共必修课的一门选项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合理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并使之很好地运用其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在准备部分,通过一个小游戏“你掷我接/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练习积极性。在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积极性后,师生一起做准备活动,让学生能够很清楚的知道: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对于“正手击高远球”和“中后场退步步法”的学习,运用语言、直观、完整与分解、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过去的 “如何教会学生的思路”转变成为“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探究的观念”,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分解教学法与完整教学法相结合,示范法、观摩法与模仿法相结合、分组练习法与纠错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应能独立完成教学内容,并具备在课外进行自主练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学生的掌握能力不同等原因,导致学生的运动水平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分层教学和男、女生分开教学,使学生都有所进步。教学内容结束后加入一小游戏,起到前后呼应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最老师带学生一起进行放松。在放松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按队形进行放松,导致学生放松有点不充分、凌乱,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我将吸取经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课教学督导思考与总结

体育教研室  讲师 于传海

123,来自淮海工学院的张伦厚老师、连云港师专的王志成老师、新海高级中学的赵跃老师观摩了我的体育课。我将围绕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总结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切程度和目标落实情况。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术、技能、素质、情感、思想品质以及运动负荷等目标,通过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应检查课前制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做到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通过教学,学生基本能记住所传授知识、动作要点、锻炼方法,能完成动作技能、技巧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2、总结教情。对于教学的总结也就是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的效果,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我严格遵循了跆拳道的精神,突出三基,紧扣重难点围绕系统性、规范性和量力性开展教学。在教学中,驾驭控制课堂教学情况良好,讲解简明扼要,示范动作准确、优美,保护与帮助方法正确、得法,各部分、各环节时间安排合理,组织教学符合了学生的年龄及性别特征,语言和非语言刺激恰到好处,指令性意见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等。

3、总结学情。掌握好学生的学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中,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的练习,使学习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现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通过与各位听课老师的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情,细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步骤,将动作分解更加简洁明了,同时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入竞赛评价体系,进一步实现新课标的课改理念,建立科学的跆拳道课程体系。

 

 

篮球课观摩教学三点体会

体育教研室  助理讲师 梁 磊

123下午,在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专题督导活动中,来自新海高级中学的赵跃老师与校领导一行共同观摩了我的体育课。课后,共同参与了校领导组织的体育课程教学督导总结会。会上,分别来自淮海工学院的张伦厚,连云港师专的王志诚和新海高级中学的赵跃等专家老师给我们作了体育经验工作介绍。专家的精彩发言,足实让我们耳目一新,赵跃老师在会上也给我的课做出了点评,其中有对我专项技能的肯定,也有对我在课程中存在不足提出了建议,会后我认真反思,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一、体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不容忽视
  过去的教学是单一的信息交流,现在新课改主张信息的立体交流,如今教学中老师学生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教学的民主氛围;课中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才能促使学生真正接受到体育教育的全过程。本堂课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一起玩。 
   
二、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既要充当导演,又要充当演员
  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激励,这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主导的。教师同时也在探究中体验、玩与乐中引领学生玩与学。润物细无声! 
   
三、适时的激励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
  一次充满爱心和理解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一次全面而科学的评价能给学生增加追求知识的信心,一次有针对性的技能示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充分体会成功的愉悦。课中老师那抑扬顿挫的赞美语,都会激励、鼓舞着学生。       

 我是一位普通的体育教师,从教至今已七年整了,工作七年中一直从事我校篮球运动队教练和体育课专职教学工作,校篮球队在省市各类比赛中都取得良好成绩,但是在体育教学上我还没有充足的经验,只有本着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理念,不断的更新自己,充实自己,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力争在体育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材料之三

淮海工学院体育工作经验介绍

     体育部副主任  教授 张伦厚

123,应邀前往贵校参观与交流学校体育工作,感触颇深。一是校领导能够亲自带头参加体育教学督导与教改研究,体现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关心;二是体育场馆设施大为改善,为体育教学正常开展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三是师资队伍年轻化,梯队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适应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需求。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能把学校体育认为仅仅起着健身娱乐单方面的作用,还要发挥其品格塑造、人际交往、意志磨炼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兴趣为抓手,建立众多的运动项目,优化过程管理,进一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通过观摩与交流,本人有以下几点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其一,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人才引进和自身培养相结合,配足配齐体育教师,在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中,要从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

其二,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自主选课机制。根据校内现有的资源条件,提供更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利用学校周围环境特点,挖掘户外运动项目(登山、户外拓展、水上运动等),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其三,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要把学生的自主管理贯彻于体育教学、课外锻炼、竞赛、活动策划等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管理、组织、创新等方面能力得到发挥与提高。

其四,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课外锻炼、训练、竞赛纳入课程教学。课外锻炼的管理,由学生参与组织与考勤,教师参与辅导,学期末将学生课外锻炼的出勤情况、竞赛成绩等纳入教学评价,形成教、学、练、赛一体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介绍

体育基础部主任 副教授  王志成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是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提高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关键。我校一直将大学体育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作为课内外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和亮点来建设。2008年,我校“大学体育”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我校将体育课程模式整合为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教学两大体系。课堂体育教学体系分为:一年级为普修课程;二年级为选项课程;课的类型分:体育技能课、体育文化课(包括校公选课运动与健康保健指导、营养学)。每学期每班上两次理论课,集体布置作业,设置理论试题库。根据课程目标、学校现有资源、体育传统和职业定位(农村学生多、女生多、师范教育)等因素,采取集中与自主选择两方面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选项课开设项目数量达13项(篮球、排球(软式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网球、健美操、排舞、体育舞蹈、定向运动与健身健美、武术)。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第1234学期有专门制定的教学计划。第5678学期按照专科段的计划执行。

课外体育教学体系的建设中逐步引导从早锻炼(各学院自行组织)到课外体育活动(大学体育课程课、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系列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引导学生体育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并纳入大学体育课程管理中。在课外体育文化建设中以系列主题活动为主线,已建成我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基本上保证月月有竞赛,周周有活动,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到终身体育的延伸。

     我校目前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对体育场馆和器材的要求比较高。为了满足专业教学和公共体育课的正常开展,我校建有1个田径场、一个体育馆、9片室外篮球场、4片室外排球场、2片网球场和一个即将完工的带有2000多平米看台的体育场。在对体育场馆的管理中我们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要求场馆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有国家级体育场地工等级证书)。现有体育馆管理员1名,室外体育场管理员1名,保洁有物业公司负责。所有场馆面向学生,免费为学生服务,一律不对外出租。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体育工作经验介绍

体育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  赵跃

近年来,我校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和“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以“健康第一、和谐校园”为指导思想,根据“体育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开设兴趣课堂,分组进行教学。体育教学模式以“科目”为单位,如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进行大班分科教学模式,在同一年级、同一班级设置了多种选修项目,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自由选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健康素质稳步提高。

我校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灵魂塑造为主旨”的体育教育模式。为了更好地推进“2+1”项目工作,我校理性、系统地开展了活动课程,我校的活动课程设置分为四大模块:①健康促进与发展模块,包括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课程、体育课选修、体质训练及指导课程;②品格形成与塑造模块,包括各类群体课程;③性格的张扬与展示模块,包括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在内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平台;④特长培养与提升模块,包括各类社团课程和兴趣课程。

我校还在市内率先推广“音乐课间操”。我校积极挖掘和发挥音乐对学生的陶冶教育功能,创新实施“以乐育人”的策略,把音乐教育生活化、校园生活音乐化,践行素质教育,真正落实“2+1项目”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有句名言:“一切体育为大众。”我校于每年十月中旬开展体育节。改变之前单一田径比赛的做法,把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跑操比赛等群体项目纳入体育节。改变了以前运动会知识体育精英参与的竞技角逐的局面,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享受运动竞技的快乐。

2009年始,我校大力开展普爱学生社团,逐步开设了包括野外求生与紧急避险、街舞、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形体社、足球、娱乐篮球、围棋社团、象棋协会、旅游协会、轮滑、呼啦圈、棋类、武术、健美操等在内的多个体育类社团,学生自主选择,全员参与,坚持训练。通过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生命健康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材料之四

我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

体育工作是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学校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进取精神。本学期,监察督导室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在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等院校教学和体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和体育教研室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下,通过邀请兄弟院校体育专业的专教授与我校的听课小组一起“观摩听课”、 “交流点评”,以及教务处、监察督导室与全体体育教师一起畅谈体育教学的“体会心得”,对我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校体育工作基本状况

1、体育教师队伍情况。我校现有16位体育教师,全部为本科学历,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理讲师8人,未定等级1人;16位体育教师中,8人为师范类毕业生, 8人为非师范类毕业生;16位体育教师中,只有孙苏明、李敬旗、于传海、梁 磊4人为专职教师,其他12位为双肩挑教师。从职称结构看,呈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尽合理的状况;16位体育教师中,只有4人为专职教师,仅占全校体育教师的四分之一,这在兄弟院校的体育教师队伍中不多见。

2、体育教学情况。目前,我校的体育教学采用的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形式,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定的时期内,由同一位教师教学同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调查发现,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教学早已被以兴趣爱好为取向的分项教学所取代,目前,依然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教学的大中专院校已不多见。

3、体育场馆情况。我校在搬入新校区之前,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学校近10年没有召开田径运动会。搬入新校区以后,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得到相当大的改善,为学校开展体育运动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我校的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亟待加强,检查发现,运行一年来,学校的体育设施利用的效率不高、体育馆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馆内的地板已是伤痕累累。

二、兄弟院校的特色做法

1、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自主选课机制。根据校内现有的资源条件,提供更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把学生的自主管理贯彻于体育教学、课外锻炼、竞赛、活动策划等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管理、组织、创新等方面能力得到发挥与提高。

2、课外体育教学体系的建设中逐步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引导学生定期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并纳入体育课程管理中。在课外体育文化建设中以系列主题活动为主线,已建成该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基本上保证月月有竞赛,周周有活动,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到终身体育的延伸。

3、体育教学模式以“科目”为单位,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自由选择。改变单一田径比赛的做法,把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跑操比赛等群体项目纳入体育节。改变了以前运动会只有体育精英参与的竞技角逐的局面,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享受运动竞技的快乐。开展普爱学生社团,学生自主选择,全员参与,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的生命健康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我校体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学校成立跨部门的体育工作委员会(或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无论是“两操一课”,还是体育比赛、体育交流,或是运动会的举行,抑或体育节的举办,都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因引,有必要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成立学校层面的体育工作委员会(或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便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协调和有效开展。

2、加强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今年学校派出2位体育教师外出培训,总体而言,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不多,与兄弟院校的横向交流学习也不够。目前,我校的专任体育教师太少,仅当全体体育教师人数的四分之一,严重影响分项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建议尽快改变学校体育教师专、兼职比例不尽合理的现状。

3、开展大型体育运动项目。过去,学校因硬件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长期没有开展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建议学校从2014年开始,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或是全校性的体育节(或体育文化艺术节)。

4、体育课实行分项教学。学校可对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进行以班级为建制的基础性体育教学,从二年级开始,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分项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

5、加强体育社团建设。目前,我校的体育社团已经有所发展,但跟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等兄弟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体育社团是学校整体社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相当明显。

6、强化场馆、器材管理刻不容缓。我校在新校区建设中,对体育场馆建设相当重视,对场馆和器材的投入都相当大。过去,由于学校有关部门缺乏对大型体育场馆管理的经验,运行一年来,场馆损坏现象比较严重。建议体育教研室等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多方调研,“走出去,请进来”,多向兄弟院校学习场馆和器材管理的成功经验,也可将此作为一项校内课题加以研究探讨,尽快落实体育场馆和器材的管理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