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修订工作的原则意见

作者:发布时间:2020-08-27 浏览次数:1679

各系部、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意见》(苏教高〔201523)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5137)等文件精神,结合《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十三五”(2016-2020年)事业发展规划》(201〕号)文件精神,就2017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念为引领,做实“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强化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拓展优质课程资源,努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重点工作

(一)扎实开展专业调研,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奠定坚实的基础。认真调研行业企业发展出现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对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明确就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以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功能和集成作用。强化人文素质课程,夯实专业基础课程,聚焦专业核心课程,推进专业拓展课程,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着力增强课程的育人性、基础性、实效性、灵活性、发展性和创新性,以课程为重要载体,实现全课程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严格规范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严格规范和强化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精心实施校内实训,合理安排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一致。开发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原则方法和精神指向,建设选修必修、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工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专业系选择对口专业,主动寻求实力雄厚的行业企业,联手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技能标准、岗位培训计划、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学生双重身份、师资双兼互聘、主体双元合作”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五)加大力度推进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进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推行在线开放课程和跨校学习的认证、学分认定制度。

三、主要内容及编制说明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应包括: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培养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第二专业方向、职业领域(就业面向)、毕业条件等七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相关说明如下:

(一)培养目标

根据前期调研、分析与论证情况,紧密结合就业面向,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定位要科学、合理,文字表述要简明、清晰、准确。文字表述建议采用“面向……职业领域,培养具有……素质,掌握……知识,具备……能力,能够从事(具体工作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格式,字数控制在150300字。

(二)招生对象

说明本专业招生类型。一般分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单招学生或其他。

(三)学制与学历

说明完成本专业学习所需的时间。一般分为:三年、四年(4+0联合培养)、五年(3+2分段培养)

(四)人才培养规格

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详细说明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

(五)职业领域

说明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的职业领域,相应职业领域的核心职业岗位、相近的职业岗位(初始岗位)以及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进修)后可升迁的职业岗位(发展岗位)

(六)毕业条件

说明获取本专业毕业证书必须修满的学分及建议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从事对口专业职业岗位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编制要求

(一)专业代码、名称

原则上,每一专业代码制定一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一专业代码生源不同,如:对口单招、提前招生、“3+2”分段培养、“4+0”联合培养、“3+3”分段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有所区别,需分别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雷同率应低于60%

(二)课程类别

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分为素质教育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两个类别。

素质教育课程学时数控制在总学时数的20%-25之间。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总门数不超过24门(不包含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其中专业核心课程规定在6-8(包含一门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1-2门。


1  课程分类图


1.素质教育课程

素质教育课程包括:(1)公共基础课程,如:入学教育、“两课”、形势与政策、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2)公共选修课程(如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生命伦理、传统文化等)(3)“双创”服务实践项目(如社会实践类、竞赛获奖类、岗位工作类、技能水平类、志愿服务类、社团活动类、文化活动类等)

2.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实训环节。其中综合实训环节指校内实践教学周、校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围绕专业()所面向的职业领域,聚焦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的原则系统设计课程群,形成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凸显专业(群)建设优势与特色。

校外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项目应该有具体项目名称、时间安排,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在真实工作场所履行岗位全部职责。每一顶岗实习项目运行时间不少于一个月(4), 需在教学进程表中明确。

鼓励各系根据职业岗位特点及企业生产周期安排,充分利用寒假、暑假、“国庆”长假等各种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校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

()其他说明

1.课程类型

课程分为A(纯理论)B(理论+实践)C(纯实践)三种类型。B类和C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比例控制在50%以上。

2.课程性质

课程具有必修、选修两种性质。

3.学时

三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数控制在2300—2500之间,苏亚冠名班会计专业总学时数控制在2700以内。人才培养方案周学时数控制在20-26之间,各学期之间保持相对均衡。

利用寒假、暑假、“国庆”长假等各种节假日安排的校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项目,不计算学时。毕业教育、“双创”服务实践项目不计算在总学时内。

4.学分

A(纯理论)课程和B(理论+实践)课程16-18学时计1学分、C(纯实践)课程每周28学时计1学分。学分最小单位为0.5

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一般控制在120-135之间。苏亚冠名班会计专业总学分一般控制在135-150之间。

利用寒假、暑假、“国庆”长假等各种节假日安排的校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项目,原则上按每周1学分的标准计算项目学分。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分别计2学分,“双创”服务实践项目计4学分,公共选修课程计4学分。

5.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1周、军训2周、教学周14周。

第二、三、四学期总教学周数为18周。

第五学期课内教学及毕业考试共11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资料的收集阅读及开题报告6周,毕业教育1周。

第六学期总周数为18周,不安排课内教学,只安排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五、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依据表1进行。

1  基本能力课程开设方案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形式

开课单位

1

入学教育

28

2

1

1

专业系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2

3

1

3学时/

思政部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4

4

2

3学时/

思政部

4

形势与政策

16

1

24

讲座

思政部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6

1

2

2学时/

思政部

6

军事理论课

24

1.5

2

2学时/

思政部

7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28

2

1

2学时/

思政部

8

体育

108

6

1234

2学时/

思政部

9

计算机应用基础

36

2

12

4学时/

信息系

10

大学英语(按模块选择)


A

128

8

12

4学时/

基础部


B

192

12

12

6学时/


C

272

16

1234

4学时/

11

大学语文(按模块选择)


A阅读

24

1.5

23

2学时/

基础部

B写作

24

1.5

23

2学时/

C演讲

24

1.5

23

2学时/

12※

高等数学(按模块选择)


A1高等数学

110

7

12

1学期:4学时/

2学期:3学时/

基础部

A2高等数学

56

4

12

4学时/

A3经济应用数学

42

2.5

12

3学时/

B1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

72

4.5

23

4学时/

B2概率统计

54

4

23

3学时/

说明:

1.《体育》第一到四学期开设。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该门课程以证代考获得学分)安排在第一或二学期开设,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选择免修,也可以选择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进行修读,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需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或二级)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才能获得该门课的两个学分,否则将不能毕业。

3.《大学英语》设3个模块,其中强化英语口语,鼓励学生参加省口语技能考证。各系根据本系人才培养需要选择不同模块。各专业还可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专业学习领域双语课程或专业英语课程。

4.《大学语文》设3个模块,各系根据本系人才培养需要选择不同模块。此外,各专业还可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调研报告或策划、设计文案写作等课程。

5.《高等数学》课程设5个模块,各系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选择不同模块。A1模块以一元微积分、二元微积分、微分方程、级数为主要学习内容,A2模块以一元微积分为主要学习内容,A3模块以极限、导数、导数应用、简单积分的计算为主要学习内容。A1+B1模块适用于工科部分专业;A2+B1模块适用于工科各专业和经管类部分专业;A3+B2模块适用于经管类各专业。

公共管理系的社会工作专业可以根据专业情况自行确定是否开设《数学》课程或开设其他数学素质提升类课程。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三门课程应安排30%的实践教学学时。

7.《入学教育》新生报到后第一周进行,由各系安排,由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学籍管理、专业教育、专业规划等内容构成。

(二)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程包括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生命伦理、传统文化等,学生在学期间(第一到六学期)应获得不少于4个公共选修课学分,计60学时。

(三)“双创”服务实践项目

    “双创”服务实践项目实施办法见《关于印发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关于开展第二课堂实施服务学习项目学分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201690)。学生在学期间(第一到六学期)应获得不少于4个“双创”服务实践项目学分,不计算学时。

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组织工作

(一)各系主任负责组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组。各工作组通过企业调研、专题研讨等形式,制订符合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须制定工作组全体成员署名。

(二)各系负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经审议通过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各系主任签字后提交教务处。

(三)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系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审定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分管教学院长签署意见后下发并执行。

(四)已经审定、正在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相对稳定性,未履行相关手续、自行变动及更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将按教学事故处理。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更改依据《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执行。

附件:1.人才培养方案文本格式

2.人才培养方案文本附表

3.专业调研报告参考格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