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健美操课程是学校公共体育的核心课程,是学校建设重点课程之一。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本课程以健美操基本理论、基本步伐练习、基本手位练习、组合练习和《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作为主要素材,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把健美操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健身运动知识结合到教学中。
(二)课程设计理念
1、健美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质提高、适应职业生涯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推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培养健美操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组织俱乐部开展竞赛及业余训练;将教学评价延伸至课外,真正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3、实行过程考核、目标考核、课外拓展考核有机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有关要求并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将体能练习和健美操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将考勤、课堂表现、课后拓展、体能、技术、技能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合理分配考核权重。重在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体能练习,培养终身体育理念。
二、课程目标
教育部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确定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场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生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是用于自身需要的健康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健美操运动项目上达到一定的水平,能参加学校和校外的体育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三、课程内容
健美操课程内容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理论内容包括体育基础理论部分和健美操理论部分,实践内容包括健美操基本技术、规则、战术和体能类练习。健美操理论部分教学内容贯穿到实践课进行教学,实践部分是教学重点,教师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学生水平、接受能力等按照实践部分的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
健美操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对健美操的基础动作和成套动作的认知。
理解——对健美操运动技术有感知,练习者的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主要是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练习。
掌握——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技、战术原理,掌握科研方法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的运动过程中指导体育锻炼、促进健康。
学会——指能在直观模仿教学(指导)或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完成健美操课的一般套路学习,或能从教学过程中识别一般错误动作。
第一部 理论部分
(一)教学内容
1.健美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健美操概述。
3.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术语。
4.健美操的锻炼方法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
2.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基本动作和术语。
3.了解健美操运动的锻炼方法。
第二部分 实践部分
(一)教学内容
1.健美操徒手教材
(1)基本动作
a头部动作:头颈屈伸、头颈转、头颈摆、头颈绕。
b手臂动作:体操基础动作手臂基本位置(前、侧、后、斜举、振、旋、摆动、绕及绕环、胸前平屈、侧平屈等)。
c肩部动作:提与绕环等。手型(并指掌、分指掌、全握拳和半握拳等)。
d胸部动作:含、展(振)胸、前后、左右平移及绕与绕环等。
e腰部动作:腰前后屈伸、左右侧屈、左右转及绕环。
f髋部动作:提髋、摆髋、髋绕环等。
g腿部动作:膝屈伸(弹动)、膝绕环、前、侧、后踢、弹腿、吸弹腿、内外旋腿踢等。
h基本步伐与跑跳步:原地踏步、V字步、交叉步、滚动步、弓步、弹性跑、吸腿跳、弹踢跳、弓步跳、开合跳、摆动跳等。
(2)学习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等级动作:认识节拍,1、2级规定动作。
2.素质练习教材
(1)一般身体素质
仰卧起坐、掷实心球、50米跑、800米跑、12分钟跑、立定跳远。
(2)专项身体素质
跳绳、俯卧撑、身体柔韧性专门练习、基本步伐练习。
(二)基本要求
1.通过基本组合动作的学习掌握健美操基本动作。
2.增强节拍的认识,掌握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1、2级规定动作。
3.掌握健身技能,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内容安排
公共体育课是公共必修课,四个学期共108学时,第一学期12周24学时开设体育普修课,第二、三、四学期每学期14周28学时开设体育选项课。健美操选项课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学习内容 | 工作任务 | 学时 | 备注 |
体育健康知识 体育常识 体质测试 | 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机能及体育锻炼的方法;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国家对学生体质测试的有关要求及学校的相关规定。 | 1 | 第1次课 |
健美操理论 |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健美操基本技术要领,了解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健美操分类及特点以及了解健美操运动的锻炼方法。 | 3 | 贯穿实践教学过程 |
总计 | 4 |
2、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实践 课时 | 内容与方式 | 主要教学安排 | 实践技能要求 |
1 | 基础手型,步型 | 0.5 | 课堂集中教学 | 示范、讲解、练习、纠错 | 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手型,步法。 |
2 | 上肢基本动作及手臂组合 | 0.5 | 课堂集中教学 | 示范、讲解、练习、纠错 | 基本掌握动作 |
3 | 下肢基本动作、低冲击力步法组合及高冲击力步法组合 | 1 | 课堂集中教学 | 示范、讲解、练习、纠错 | 基本掌握动作 |
4 | 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一级套路分解教学 | 4 | 课堂集中教学 | 示范、讲解、练习、纠错 | 熟练掌握动作 |
5 | 一级全套套路练习 | 2 | 课堂集中教学 | 示范、讲解、练习、纠错 | 熟练掌握动作 |
6 | 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二级套路分解教学 | 6 | 课堂集中教学 | 示范、讲解、练习、纠错 | 熟练掌握动作 |
7 | 二级全套套路练习 | 2 | 课堂集中教学 | 示范、讲解、练习、纠错 | 熟练掌握动作 |
8 | 技能测试 | 2 | 集中测试 | 以重量级为单位进行比赛 | 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以观赏性为主 |
9 | 体能练习及体质测试 | 6 | 集中练习,分组测试 | 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 |
总计 | 24 |
(二)教学方法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2、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集中练习、分组练习和分解练习、完整练习有机结合;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和新颖性,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教师要多注重教法的研究,首先要运用完整示范法、和分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动作。要注意示范面、位置、速度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领做和口令都要恰当,他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掌握动作,便于学生统一行动。在练习中分为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单人练习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观察与提问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互相取长补短,交流技艺。
4、注重培养体育骨干分子,在教学过程中协助老师管理、指导小组练习。
(三)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体育课程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过程评价、技能评价、体能评价、课后发展性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及分值如下表:
健美操选项课总评成绩 | |||||||||||||||
学号 | 姓名 | 性别 | 班级 | 过程评价 | 技能(术)评价 | 体能评价 | 发展评价 | 总评成绩 | |||||||
考勤10 | 表现10 | 节奏感10 | 协调性 10 | 表现力10 | 连贯性10 | 30 | 10 | ||||||||
2、过程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考核方法。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考勤、课堂表现进行量化评分,每旷课一次扣2分,每请假和迟到一次扣1分;三次迟到算一次旷课,三次旷课不得参加本学期体育考试。课后发展评价由学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参加校级及以上体育比赛计10分,参加体育社团和运动会志愿者活动计8分,参加PU德育平台活动计5分。
3、体能测试及健美操技术考核及运用情况实行教考分离,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由体育教研室安排教师进行测试。
(1)体能测试:每学年度的第一学期根据国家体质测试成绩折算体能成绩,标准为:
| 30 | 29 | 28 | 27 | 26 | 24 | 23 | 22 | 21 | 20 | 19 | 18 | 17 | 16 |
男子体测成绩 | 90 | 87 | 84 | 81 | 78 | 75 | 72 | 69 | 66 | 63 | 60 | 57 | 54 | 51 |
女子体测成绩 | 85 | 83 | 81 | 79 | 77 | 75 | 73 | 71 | 69 | 67 | 65 | 63 | 61 | 59 |
每学年第二学期进行4×10米往返跑(s)测试,标准为:
| 30 | 28 | 26 | 24 | 22 | 20 | 18 | 16 | 14 |
男子 | 9''6 | 9''8 | 10'' | 10''2 | 10''4 | 10''6 | 10''8 | 11'' | 11''2 |
女子 | 10''6 | 10''8 | 11'' | 11''2 | 11''4 | 11''6 | 11''8 | 12'' | 12''2 |
(2)健美操技术考核:
1)考核内容:基本手型、步法 ‚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三级套路
2)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正确性 | 流畅性 | 节奏感 | 协调性 | 表现力 |
(占35%) | (占25%) | (占15%) | (占15%) | (占10%) |
身体姿态舒展 动作技术正确 动作范围适当 | 动作之间的连接 要自然、流畅 动作的转换及方向的变化要干净利落,无多余动作 | 动作充分表现音乐情绪 动作和音乐节奏要配合协调 一连串动作的节奏要准确 | 全身协调运动 动作轻松、有弹性 动作清晰,无多余动作 动作避免过分松弛或过分紧张 | 动作要展示内心的激情,体现一种健康、向上的情绪
|
注:能够达到以上五点的要求为90分以上;前四点基本达到要求,但是第五点稍有欠缺为80——89分;前三点基本达到要求但是后两点稍有欠缺,为70——79分;前两点基本达到要求但是后三点稍有欠缺,为70——79分;不能完整的完成套路动作,其中整套中错误率为20%或者不能配合音乐超过两个八拍即为59分以下。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职业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体育与健康》(关文全,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十三五期间将根据学校实际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学校要求将逐步开发网络在线课程,作为健美操教学的补充。学生课外的点击学习情况将作为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七、师资和场地条件
校内专任教师中胜任健美操教学工作的教师有2人,满足现有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任务。现有室内健美操馆1个,每个教学单元可以满足30人的教学需要。
八、教学参考资料
主要教学参考资材为《健美操教程》黄文杰,刘畅主编以及《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三套;另有大量健美操网络教学视频可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