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这里有一份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指南,请接收! ​

发稿时间:2023-02-16 来源:学工处 作者: 摄影: 浏览次数:552


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


 “新冠肺炎”的阴霾就像笼罩在人们头顶的放射性灰尘,时时刻刻都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而人们又不知该如何有效解决问题,甚至所有的防护措施也都仅仅是“减少”威胁的手段,根本没有完全保险的措施。感染的威胁就足以让人恐慌了,而感染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更加剧了这种恐慌。近期,我校心理咨询老师多次开展线上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的讲座,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有效心理疏导,取得较好反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疫情期间如何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吧~


自己隔离返校后,舍友,同学对自己谨慎小心,感觉像是被“隔离”了,很不好受怎么办?

 疫情期间这种情况并不在少数。提供两种解决办法:

1.转变想法,从而改变心情认知。例如,在疫情期间,每个人都有恐惧心理,而保持距离是对人对己都负责的做法。再比如,告诉自己,他过于小心谨慎,其实不是只对我这样,对待所有人可能都这样,也许是他自己比较敏感。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

2.从行动上,变被动为主动。比如:主动与舍友、同学保持距离,戴好口罩。主动隔离与“被隔离”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被动隔离时,感到被迫、孤立无援,而主动隔离时,感受的是自己体谅他人、奉献精神。这样正向的自我评价,能抵消环境带来的压力,表现出友善、合作的态度,会带来更和谐的人际互动。

 别人一听到说是来自疫区的人或者曾经确诊过,立马避而远之,感觉自己像被当做洪水猛兽一样对待。这来源于人们的归因偏差,公众可能错误地认为某些人需要对传染病传播负责,是错误的观念。

 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如心理弹性,社会因素如家庭和社区支持、对医院和政府的信任,能有效地降低感染者和被污名化个体的消极心理后果。增加对疾病知识的教育来消除公众的恐惧,提高健康素养,有助于减少自我污名化。

 对于被隔离人群来说,虽然在隔离期,也要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如与家人、朋友进行视频或语音交流。虚度时光会让我们更容易有受害者的感受,而调节自身状态,让隔离期的生活更充实,我们就重新获得了掌控感。



目前学校、老师各种通知接龙、在线学习安排、和同学联系等都是通过手机,总是担心手机微信错过各种重要信息,心里焦虑也睡不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目前每一位“在学校战斗”的同学都要首先认识到的:我们能够踏实在学校,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我们就是好样的!其次,使用手机应区分“主动使用”和“被动使用”。造成你“手机一响就紧张”的根本原因,是你“被动使用”手机,而且没有安排好时间——你只是通过手机被动接收信息,如学校、老师的各种通知和学习安排。由于这些信息直接影响到你每天的作息和活动,所以你会“唯恐错过各种重要信息”。这时需要用以下三步,化“被动”为“主动”:

1.对你认为的“重要信息”进行内容和时间节点归类。目前可以直接“指挥”你的重要信息,从内容上看就是学校的安排、学习安排等其它信息就可作为普通信息,由你“主动”处理即可。

2.每天在固定的时段收集“重要信息”,并据此安排自己一天的活动,其它时段几乎可以忽略所有信息,只根据自己的喜好“主动”处理。

3.在处理完每天固定时段的“重要信息”后,一天的其它所有时段都“主动使用”手机。即按照自己的喜好从手机中获取所需信息、与同学、亲友联系等。

 希望大家做自己手机的主人,主动使用它,让手机为我所用!



是今年的毕业生,由于疫情的影响,工作难找。面对工作和转本,感觉非常焦虑,之前的劲头和热情全都没有了。我很担心自己的未来,该怎样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1.看到并理解内心的冲突。现实是你可能很难两者兼顾。此时,你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权衡利弊。

2.调整负性认知。你需要把糟糕的认知调整成积极认知。比如“考不上本科, 找不到好工作,我的人生就完了”,改为“这些都只是暂时问题,我的人生还有很多的机会。”

3.为焦虑情绪找一个出口。创造一个空间,让焦虑的情绪有机会被看到,被表达,被理解。建议你找一个信任的人好好诉说一下你的苦恼;或者找一个安静的时刻,和自己的内心进行一次对话。

4.聚焦当下,为所当为。活在当下,为所当为,行动起来可以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比如,每天限制自己刷手机的时间,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更有意义或更有帮助的事情上。


如果无法自我调适,请寻求专业帮助:


1、校内心理咨询联系方式


2、校外心理咨询方式


教育部心理援助热线:
400-9678920
010-67440033
027-59427263
江苏省大学生心理援助热线:
025-58255200
江苏省危机干预热线:
025-83712977
连云港市疫情应对心理援助专线:
96111
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疫情心理援助专线:
15961390120
15961395120
连云港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24小时心理援助电话:
17751829611
市妇联公益心理健康服务热线:
18961317331
市未成年指导中心疫情期间心理援助电话:
17751829611
法律服务热线
0518-85571352



关闭